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歐錦棠一招醫好足底筋膜炎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01/19167997

歐錦棠拉筋 紓緩腳跟疼痛


■歐錦棠透過拉筋紓緩足底筋膜炎。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熱愛打功夫的藝人歐錦棠,早前在社交網站facebook透露,近年受筋膜炎困擾,每朝起床及久坐站立時都十分疼痛,苦不堪言。但自從進行腳部伸展運動,病情大有改善,並親自向網民示範伸展動作,鼓勵多做伸展運動。

歐錦棠向本報表示,約兩年前開始,雙腳先後出現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其中右腳情況較嚴重,右腳跟經常感到疼痛。每朝起床雙腳着地時,右腳都有痛,尤其右腳跟。

每次至少30秒

歐形容起床時走路,動作猶如機械人、科學怪人般生硬;久坐後站立時,如「睇完一場戲起身就腳痛」,估計病情或與打功夫受傷、或運動後無做緩和及足弓高有關。

求醫後,歐得知做伸展運動可幫助病情,每當有空便會進行,例如拍戲「等埋位」或等電梯期間,每次伸展腳部都至少30秒。不足半年時間,其病情大有改善,右腳跟疼痛大減,故在facebook向網民推介此方法。

歐錦棠續稱,自從上載了伸展運動的相片後,隨即引來很多回應,更獲網民推介不同的處理方法,包括用腳抓毛巾等,反映不少港人都受足底筋膜炎困擾。

他指出,「港人一講到要做運動,就有好多藉口,其實每日上網睇手機,隨時都用咗3個鐘」。簡單的伸展運動,在家睇電視時也可以進行,不會浪費時間,並對健康有益。
■記者梁麗兒
http://hk.sudden.nextmedia.com/article/1042/17591998

歐錦棠 1招醫好足底筋膜炎



歐錦棠(阿棠)愛打功夫,少病卻多傷痛,試過膝頭韌帶撕裂,搞到好似機械人咁行唔到。幸好有相熟醫師醫好,還教曉他一招把近 3年的足底筋膜炎傷患治癒。


阿棠把這招 post上 FB,發覺很多人都有此困擾。

足底筋膜炎約在腳眼以下位置,有時痛起來走路都受影響。此病纏擾阿棠近 3年,他每天起牀落地就痛,但走幾步血氣運行後又沒事。起初不以為意,卻漸漸連坐車、看戲唔郁隻腳都痛,甚至穿鞋都有刺痛感。

直至有次膝頭韌帶撕裂看醫師,醫師發覺佢嘅腳跟腫晒。醫師話熱敷、按摩只能稍為紓緩,無助消炎,教他一招治此傷。阿棠稱之為「推牆掌」,像男人上廁所屙唔出推牆發力的樣子。

做法





視乎個人高度,阿棠就距牆壁約 2呎。患筋膜炎的腳放後,沒事的腳放前。後腿全蹬直,前腿要曲膝。腳尖向前,莫八字腳。身體傾前,雙手按牆,靠自身體重自然壓向牆壁,記住毋須用力。此時感覺後腿筋被拉扯,有點痛,但正常,要忍住。維持動作 30秒,每天做 2至 3次。

注意

阿棠愛打功夫,常有傷患勞損,曾經試過下腰疼痛、脊椎出問題。久病成醫,故識得兩、三招強化肌腱的動作。

阿棠話自己有空便做,一天好幾次,四、五個月後,病情好轉沒再痛,足底筋膜炎更痊癒。現時阿棠每天起牀便做,話無事都可強化足底筋腱。

另有兩招:腳趾抓毛巾

有無發覺走路易拗柴?阿棠說是少鍛煉腳趾。「平時走路,腳趾動作只是曲和直,但當腳趾抓唔實地面咪易拗柴,故要多鍛煉腳趾。這動作讓腳趾像手指抓東西,活動更多,久而久之,強化腳眼以下,甚至整隻腳掌的肌腱,不易拗柴。」

做法
平放毛巾在地。腳踏在毛巾上,腳趾不停把毛巾抓向自己。完成後把毛巾攤開再做。每次做 10下,左右腳輪流做,每邊腳趾重複做 4至 5下。

注意

自然慢慢抓,毋須格外用力。可坐着或站着做,站着能同時鍛煉平衡感。毛巾大小不拘,但不要太厚。在地板上做較在地毯上做會更容易抓。

360度壓頸

現今很多低頭族,經常有頸梗膊痛,阿棠自詡頸椎少痛楚,皆因佢不會長時間用手機,就算用都拿高至跟眼睛平視,放枱上都抬頭向下望,絕不低頭。而閒時佢就做頸部紓緩動作,但提醒並非扭頸、啪頸,話亂扭力度唔對易有危險,反而佢會做壓頸動作。

做法

1.站或坐直,頭盡量向後壓。靠頭顱重量紓緩頸後肌肉及做伸展。再把頭自然向下垂,直至後頸和上背肌感拉扯。

2.身體不動,眼睛不斷向後望,帶動頸部向後轉,盡量望幾後得幾後。可左右兩邊輪流做。

3.眼望前方,右手放左耳,輕輕用力把頭向右壓,感覺左側頸肌拉扯。同樣左右兩邊輪流做。

4.完成,用手指輕輕拍打後頸肌肉。

注意

每做一下動作,維持約 20秒,做多少下都可以。任何時間、地點都可做。動作能伸展頸部所有肌肉。

專家意見:正確治療但要小心

註冊中醫師李子健,亦是中國中醫藥學會中國整脊醫師。他指阿棠教的伸展動作正確,「推牆掌」真能治療足底筋膜炎。「腳趾抓毛巾」和「 360度壓頸」亦有效,相信阿棠可能從物理治療師處學來。
但李醫師仍提醒要注意地方:「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較適合做推牆動作,然而病情屬急性的,最好選擇按壓患處,免推牆拉伸加劇病情。此外,有頸椎間收窄或頸椎移位人士,最好舉起雙臂來代替頭部向後壓的動作,同樣免患處過分受壓。」

撰文:馮淑玲 
攝影:周義安 
錄像:蔡政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