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玉屏風湯」增抵抗力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928702

藥膳增進抵抗力 不妨試試「玉屏風湯」

近日有不少家長帶著兒女就診,除了治療感冒,最常詢問的是:「如何以藥膳調理體質,增加抵抗力?」不過都希望藥膳不要是「烏黑黑的湯」。其實「玉屏風湯」是不錯的選擇。


玉屏風湯。(照片提供/張家甄)

◎藥材與功用:

●黃耆:大補脾肺之氣,保護肝腎,促進新陳代謝。

●白朮:利尿健脾,治療小兒食慾不振,白朮不可少。

●防風:疏風解表,與「黃耆」同用,更增益固表禦外風之功。

●甘草:通行十二經,協和諸藥。(耆、朮、風、草組合是名方「玉屏風散」味甘微溫,可以補表益氣防風寒,效如玉石屏風。)

●沙參:養肺胃,生津液。

●玉竹:補中益氣,潤心肺。

●麥門冬:清心潤肺,瀉熱除燥。(沙參、玉竹、麥門冬,取法於清代溫病學派的「益胃湯」以三味藥的甘寒清潤之性,養肺胃之陰,增加食慾。同時又可制衡耆、朮、風、草,溫燥之性,久服也不致咽乾上火。)

◎作法:

●藥材:黃耆(可選晉耆味道比較甜美)5-6錢、生甘草1.5錢、白朮、防風、沙參、玉竹、麥門冬各3-4錢、排骨1斤。

●方法:藥材沖淨,用水先浸泡30分鐘,排骨汆燙洗淨,和藥材一起放入電鍋內鍋裡,再加入約600CC水,外鍋放2杯水,即可燉煮。(一般藥膳不需要加調味料,但隨個人喜好仍可微調。)

●藥材份量:可依個人體質來斟酌增減。若是舌紅、少苔、容易乾咳、手心熱的人,沙參、玉竹、麥門冬可以多放一些,味道更加甘美。

圖.文/張家甄(作者為台中市弘濟堂中醫診所中醫師)
http://www.msn.com/zh-hk/news/ot ... %E6%B0%A3/ar-AAo5wh

食療﹕「玉屏風散」健脾益氣

【明報專訊】明代《醫方類聚》有張著名方劑叫「玉屏風散」,主治體虛容易感冒。玉屏風散用「黃芪」補脾肺之氣,「白朮」健脾益氣固表,使正氣充實,「防風」防禦外邪的侵襲;合用能使人體抗禦外邪,能力如禦風的屏障,故名「玉屏風散」。

材料:黃芪20克、白朮10克、防風10克

服用方法:放入日常湯水中,全家服用

作用:增強人體抵抗力,預防感冒,治療肺虛容易感冒、哮喘、鼻敏感者

酸酸甜甜補肺膏 小兒易入口

肺虛的群體中,老人和小兒佔多數。值得指出的是,香港不少媽媽對於中醫藥治理小兒咳嗽或肺虛時出現很多態度觀點的問題,例如把中醫急救用的,具有清熱、化痰、定驚的猴棗散當成一般化痰藥給孩子吃;或不管有痰無痰,外感還是內傷咳嗽,燉一碗川貝雪梨糖水,固執認為孩子小,怕苦不可能接受中藥。

其實中藥是否苦和中藥組成關係很大。一般來說,實證疾病的中藥比較苦,單純虛症的藥不會太苦,如小兒肺陰虛我們最常用的沙參、麥冬、百合、桑葚,補氣的太子參、黃芪、白朮、山藥、大棗都是我們日常湯水中長用的。對於體虛經常感冒、咳嗽的小兒,最常用的是冬天服用補肺膏方,用四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加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以及玉屏風散(黃芪、白朮、防風),由於小兒身體稚嫩,難受峻補之人參,故可用藥性和緩平均的太子參代替;加上補氣生津的淮山藥,開胃酸酸的山楂、烏梅,用些甜甜的羅漢果、蜂蜜和冰糖熬成一罐,每天吃一調羹,開水吃,酸酸甜甜,小兒根本不抗拒甚至喜歡。

氣管敏感、哮喘,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要加些健脾補腎化痰藥;鼻敏感就要加一些通鼻竅,減少鼻腔分泌的藥。當然這些治病的藥,加的愈多口感愈差,內地哮喘小兒冬天吃膏方,夏天做天灸,很多人控制得非常好,我對付小病人的方法是言語鼓勵加嘗試,讓他們在診室就嘗幾口,真的不行就不要多配以免浪費,而實際上小兒對中藥的接受程度遠遠超過大人的想像。
https://news.mingpao.com/pns/dai ... 00005/1466359803301

中醫食療:玉屏風茶 健脾益肺

【明報專訊】

■玉屏風茶

材料﹕白朮9克、北蓍15克、防風9克、大棗去核
4枚、生薑3片
煮法﹕以上材料用6碗水煮至約2碗
服法﹕在沒有感冒期間,每天1至2次,每次1碗
功效﹕健脾益肺,預防外感,改善鼻敏感

■補肺湯

材料﹕人參9克、白朮9克、生薑3片、大棗12克、南北杏9克、瘦肉適量
做法﹕瘦肉汆水,將以上材料放進鍋內加水,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煮3小時
服法﹕在沒有感冒期間,每天1至2次,每次1碗
功效﹕補肺平喘,尤其適合哮喘穩定期患者調理
http://yibian.hopto.org/fang/?fno=62

方名        玉屏風散                  來源        丹溪心法

【製法用量】

防風10克  黃耆10克  白朮20克  生薑5克  

上為末,每服三錢(9克),用水一盞半,加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後熱服。

現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棗煎湯送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表虛自汗、惡風、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浮虛軟、或體虛易感風邪者。

【方義】
本方主治衛氣虛弱,不能固表之證。衛虛腠理不密,則易為風邪所襲,故時自惡風而易于感冒;表虛失固,營陰不能內守,津液外泄,則常自汗;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皆為氣虛之象。治宜益氣實衛,固表止汗。方中黃芪甘溫,內可大補脾肺之氣,外可固表止汗,為君藥。白朮健脾益氣,助黃芪以加強益氣固表之力,為臣藥。兩藥合用,使氣旺表實,則汗不外泄,外邪亦難內侵。佐以防風走表而散風御邪,黃芪得防風,則因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則祛風而不傷正。對於表虛自汗,或體虛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氣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風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風屏障,而又珍貴如玉之意。本方配伍特點是以補氣固表藥為主,配合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補中寓散。

【辨證要點】
表虛自汗。
虛人反覆感冒。
面色白惡風。
舌淡苔白。
脈浮虛。

【加減】
汗出量多:加浮小麥、煅牡蠣、麻黃根,加強固表止汗。

鼻塞:加石菖蒲、辛夷、蒼耳子。

表虛外感:合桂枝湯。

風寒外感:加蒼朮、羌活。

血虛頭眩:加當歸、川芎。

虛勞衰弱腹痛:合小建中湯。

蕁麻疹:加當歸、白芍。

遇風則噴嚏者:加辛夷、薄荷。

【文獻別錄】羅美《古今名醫方論》卷4錄柯琴:「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御之;不畏風之不去,而畏風之復來,何則?發散太過,玄府不閉故也。昧者不知托裡固表之法,遍試風藥以驅之,去者自去,來者自來,邪氣留連,終無解期矣。防風遍行週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目七竅,內除骨節疼痺,外解四肢攣急,為風藥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藥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朮健脾胃,溫分肉,培土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朮以固裡,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此欲散風邪者,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醫方類聚》卷150:「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注意禁忌】外感自汗或陰虛盜汗者不宜使用。

【現代應用】本方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汗腺的功能,調節皮膚功能。用於預防感冒、病後調理、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慢性疾病屬表虛體質者。

【比較】本方與桂枝湯均可用治表虛自汗,然本方證之自汗,乃衛氣虛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湯證之自汗,因外感風寒,營衛不和而致。故本方功專益氣固表止汗,兼以祛風;而桂枝湯則以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取效。
返回列表